近日,安城集团在红花泵站首次部署智能安全用电设备,成功构建起全方位、立体化的电气安全防护体系。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得益于集团党委“党建+安全生产”模式的引领捷希源,通过组建党员技术攻关小组,将红色力量注入技术创新全过程。此举不仅突破传统用电安全防护的技术局限,有效保障泵站运行稳定与人员生命安全,更形成可复制的实践经验,为行业泵站电气安全升级提供标杆参考。
据了解,泵站日常运营中人员与电气设备交互频繁,触电风险是安全管理的核心难点。此次安城集团引入的智能安全用电设备,具备精准的人体触电防护机制——当人体单手不慎触碰设备输出端电线时,系统可瞬间启动电流调控程序,将通过人体的电流严格控制在 5mA 以内。“这一设计能确保人员触电时保持清醒、轻松脱离电源,从根源上杜绝触电伤亡事故。”安城集团工程技术负责人介绍,“党员先锋岗在设备调试阶段带头24小时轮班值守,确保防护机制万无一失”,该方案针对泵站单人值班、触电风险高的共性痛点捷希源,提供了可直接复用的技术路径,为同类型泵站解决安全隐患提供成熟样本。
针对泵站设备长期处于潮湿环境、线路易老化破损的行业共性问题,该智能设备还创新实现“带故障不断电运行”功能。传统防护模式下,短路、漏电故障会触发空开、漏保跳闸,虽能避免事故扩大,但会导致设备停机、中断排水作业,这也是行业长期面临的“安全与效率平衡”难题。而此次投用的设备在出现短路、漏电故障时,空开与漏保不会跳闸,用电设备可正常运作,既守住安全底线,又最大限度减少故障对泵站运行的干扰,为排水作业连续性提供坚实支撑。
此外,该设备与云端监测平台深度联动,依托物联网技术实现 24 小时不间断巡检,可精准捕捉过压、欠压、过流、过载、过温、绝缘电阻低等潜在故障。一旦发现异常,系统会通过手机 APP 向管理人员推送报警信息,清晰标注故障类型、位置及风险等级,确保工作人员第一时间精准处置,将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。“这种‘实时监测 + 智能预警 + 快速处置’的闭环管理模式,让泵站安全管理从‘被动应对’转向‘主动预防’。”上述负责人表示,这为行业电气安全管理向“智能化、数字化、精细化”转型提供了可落地的实践模板。
此次智能安全用电设备在红花泵站的成功投用,是安城集团践行“安全第一、预防为主”安全生产理念的具体行动。集团党委将该项目纳入“党员责任区”示范工程,通过“支部建在项目上”机制强化过程管控。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持续聚焦安全技术创新,不断完善防护体系,同时积极分享红花泵站的实践经验,以点带面推动行业安全生态升级,为更多泵站稳定运营与员工生命安全筑牢保障。
安轩
米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