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半月楼易云达配资,一个略显破落的二楼菜市场里,有一个名叫“书香世家”的旧书店。
\n在29岁的书店主理人杨明君眼里,每一本旧书里都藏着一段“旧日时光”,也许是娟秀的笔记、泛黄的书签、旧日的味道,也许是一个与书相关的故事。小小的旧书店里,沉淀着满满的旧日时光。
\n菜市场里的旧书店
\n旧书堆里的找书人
\n“有没有剑桥英语词典?”9月30日下午,一名女生走进菜市场,寻到了“书香世家”摆开的书摊前,边走边用目光搜寻了一番后,开口朝杨明君问道。
\n“这边有一些牛津版本的,剑桥的不清楚,我给你找找。”杨明君招呼着女生来到书摊一角,这里重叠堆放了很多本英语词典,翻找了一番后,还真的找到了一本。
\n10元一本,女生付了钱后,又和杨明君闲聊了几句后满意离开。
\n旧书店客人大部分是中老年人,他们会慢慢在书堆里寻找目标,有需要时也会喊杨明君帮忙找书。
\n在“书香世家”,买卖从来不是唯一的主题。杨明君不把顾客当“买家”,更愿做“书友”—— 她会和心理咨询师顾客聊心理学书籍推荐,会听老年人讲过去的读书故事,也会力所能及地帮顾客解决难题,而这些互动,曾催生出一个个温暖的故事。
\n多年前,杨明君母亲曾遇到一位重庆大学的考研学生,学生说自己靠助学金生活,想买考研参考书却囊中羞涩,希望能便宜一点。母亲听后直接就把书送给了他。
\n杨明君接手书店后,发现这名客人每年都会从外省专程来书店买书,而且客人出手大方,一次会购买很多,从不讲价。
\n直到后来,一次深入聊天中,他才告诉杨明君,当年是阿姨的善意,帮助他坚定信心考研成功,每当面对困难时他总会想到那一套考研资料,顿时觉得自己充满力量。“我每年都想来回顾这份温暖,也会尽己所能把这份温暖传下去。”
\n旧书有着独特的韵味。
\n前些时日,一位六十几岁的叔叔找到杨明君,希望她能帮忙寻找所有与卵巢癌相关的书籍。追问下她才知道,叔叔的爱人患了卵巢癌晚期,医生建议家属通过书籍多了解病情。
\n杨明君四处联系旧书收购渠道,终于凑齐了十几本相关书籍。后来叔叔专程回来“报喜”:“这些书帮我懂了很多知识,和医生沟通时连医生都很惊讶,我爱人这段时间的状态也好多了。”
\n看着叔叔舒展的眉头易云达配资,杨明君第一次真切感受到:“原来这个小小的旧书店,真的能传递大大的能量。”
\n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
\n从小在书堆上长大
\n杨明君的“书缘”,从出生起就已开始。父母早年以回收报纸、杂志为生,因母亲偏爱小人书,偶然发现卖旧书比卖废报纸能带来更大的收益,便渐渐做起了旧书生意。
\n最初,母亲在南开中学天桥附近摆地摊,扛书是家常便饭——有时母亲会用布袋子把她捆在背上,再扛着沉甸甸的书箱去出摊;下雨天最让人揪心,突如其来的风雨会打湿书页,母亲总要手忙脚乱地护着书,生怕这些“生计”受损。
\n1999年,为了摆脱“风吹雨淋”的奔波,杨明君父母在杨公桥地下通道旧书市场租了固定摊位。
\n那时候,杨明君家里只有一间屋,没有床,她和哥哥就躺在铺了木板的书堆上长大,“书的味道”是她童年最熟悉的气息。
\n杨明君在整理书架。
\n2021年,地下通道旧书市场关闭,40余家旧书摊位或搬或关,“书香世家”迁到了如今的南开农贸超市二楼,一个曾被废弃的农贸市场。彼时,母亲年事已高,扛不动百斤重的书袋,因为不愿看着从小陪伴自己的书摊消失,杨明君辞去了工作,接过了母亲手里的“接力棒”。
\n接手书摊后,她才真正体会到这份工作的不易:旧书收购、分类、搬运全是体力活,一袋书重达百斤,母亲曾靠书包一点点背到二楼;库房里堆积的旧书需要逐一整理,有时为了帮顾客找一本稀缺书,要在“书山”里翻找大半天。
\n但她从未抱怨,对她而言,这不仅是一份生计,更是对母亲半生心血的守护,是对童年记忆的延续。
\n书签在书里留下了时光的痕迹。
\n有人会在书中留下感悟。
\n旧书里的 “意外惊喜”
\n在杨明君眼里,旧书的价值远不止“阅读”。
\n“新书是‘全新的开始’,但旧书是‘带着故事的重逢’。” 她说,很多旧书里会藏着前主人的痕迹。
\n有人会在书页空白处写下阅读感悟,读这些笔记时,就像在和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对话;有人用树叶、纸条做书签,风干的银杏叶上还留着当年的纹路;更有客人在一套旧版《红楼梦》里翻到了一封手写情书,即便家里已经有了,仍毫不犹豫地买下这套“藏着浪漫”的旧书。
\n甚至有更温暖的“意外”—— 曾有顾客在旧书里发现夹着的现金和红包,专程送回书店;还有老顾客拿着旧书来“寻回忆”,说某本书是自己年轻时读大学的教材,如今再翻到,仿佛回到了校园时光。
\n这些细碎的瞬间,让杨明君坚信:“旧书不是‘过时的东西’,而是装着别人人生片段的‘时光容器’。”
\n杨明君是个爱读书也爱分享的人。
\n在困境中守护 “旧时光”
\n如今,“书香世家”的经营并不轻松。旧书定价多在10元左右,网络平台上的低价新书也分流了不少顾客,书店只能勉强维持生活。杨明君坦言,自己一直在思考转型,现在店里只卖书,没办法做延伸,感觉落后于时代了。但她始终不想丢掉旧书的“本质”。
\n今年,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看到了新的可能。她曾在“蚂蚁找书”活动中结识了一位工作人员,对方邀请她参加重庆书博会。起初她很自卑:“别人都卖精致的新书,我们的旧书摆出去会不会被嫌弃?”
\n没想到,带着旧书和“书香世家”的手绘招牌参展后,她的摊位成了“热门打卡点”——家长带着孩子来看旧书里的“老物件”,年轻人好奇地翻找带笔记的书籍,甚至有人专门打听菜市场书店的位置,想日后专程拜访。
\n杨明君带着旧书去参加重庆书博会。受访者供图
\n这次参展让她收获了信心:“原来还有这么多人喜欢旧书,喜欢这份‘时光感’。” 接下来,她计划做一些活动,比如组织旧书交换会、邀请书友分享阅读故事,“希望能让更多人知道,旧书不是‘淘汰品’,里面藏着值得珍惜的回忆”。
\n谈及未来,杨明君的眼神很坚定:“妈妈这一生都在守着这些书,我不想让它关掉。哪怕慢一点,也要找到适合旧书店的路,不让信任我们的老顾客失望,也不让这些‘旧时光’被遗忘。”
\n杨明君和妈妈一起整理书架。受访者供图
\n在喧闹的菜市场里,“书香世家”像一个安静的角落 ——这里没有快节奏的消费,只有翻书的沙沙声和时光的温柔。而杨明君,正用自己的坚持,让一本本旧书继续“说话”,让一段段旧时光得以延续。
\n上游新闻记者宋剑 摄影 周本帅 视频编辑 李友敏易云达配资
米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